译生译世

时间:2023-09-29 08:31:43        来源:企鹅电竞

  广外翻译除了靠一支笔,还看重“一张口”。早期的广外就吸引了一批响当当的口译大师。延安时期给主席做过越南语翻译的黄华、曾担任周恩来总理翻译的朱道敏、曾担任板门店谈判翻译的施季甫都先后来到广外从事外语及翻译教学。“他们带着丰富的阅历来到广外,广外也在中国所有大学中最早开设了口译课。上世纪70年代初期已经把口译课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再慢慢地发展成一个专业方向,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现任广外校长仲伟合告诉记者。

  语言,被形容为构建一个民族的根本。但在与外界交流时,语言又往往像一扇隔断的门,把不同的人群分在了门的两端。

  50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就像一个勤奋不辍的推门人,她用一篇篇不朽的译作,为想了解外界、走向世界的人们推开了沟通的大门;她用一茬一茬精心培育的外语人才,为广州、为广东、为华南推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她用不断变革、创新、勇攀高峰、舍我其谁的精神,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助力起航。

  作为一所以培养外语外贸人才见长的大学,半个世纪办学历程中,广外为中国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书写了几段辉煌的“首创”史,先有桂诗春教授领衔首创“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筱菊教授领衔首创“交际英语教学法及其教程”,后有仲伟合教授领衔首创翻译学“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学科体系。

  而“译”不仅是广外立校之基,也是广外亮丽名片。“译无止境,臻于至善”。这不仅是广外高级翻译学院的院训,也是五十年来“广外译者”不断成长、砥砺逐梦的目标。

  1965年,应当时国家紧缺外交外事人才的需要,广州外国语学院诞生,从一开始这所大学就被赋予了为国家培养翻译人才的神圣使命。随着1970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大外语系、暨大外语系、外贸系合并入广州外国语学院,学院吸纳了一批翻译名家大家,他们的作品成为翻译界的一座座里程碑,也成了当时国人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被研究者誉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丰碑”的梁宗岱,他翻译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歌德的《浮士德》成了最早一批扣动年轻人心门的外国译作;上世纪70年代末,王宗炎领衔的广外翻译团队配合商务印书馆完成了长达1400万字的长篇历史巨著《光荣与梦想》(广外完成前两卷和第三卷部分章节),更是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了解美国的“科普读物”,畅销不止。

  随着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联合国文献需要增加中文校译,广外英美问题研究室承担了部分联合国文献的翻译工作。1973年来到广外任教的刘诒庭与同事李辉、翁显良、郑伊雍、梁传浩和左章金一起承担起翻译联合国文件的任务,一干就是7年。这些翻译大家们,夜以继日的勤奋工作,成就了这些至今看来依旧极其严谨的文件。

  几十年来,广外学者们刻苦钻研,潜心译著,译出了一大批各种外语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类的作品书籍,编纂了一大批中外语言的词典。梁宗岱的弟子黄建华,多年来继承宗师翻译思想,不断译出颇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精品,他主译的世界学术名著《自然法典》、《公有法典》、《塞瓦兰人的历史》、《论实证精神》等广受译界和学界的好评。尤其是在退休后的十多年来,黄建华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用生命编纂了700万字的国内规模最大的《汉法大词典》,续写了广外翻译人坚持不懈服务社会的动人篇章。

  广外翻译除了靠一支笔,还看重“一张口”。早期的广外就吸引了一批响当当的口译大师。延安时期给主席做过越南语翻译的黄华、曾担任周恩来总理翻译的朱道敏、曾担任板门店谈判翻译的施季甫都先后来到广外从事外语及翻译教学。“他们带着丰富的阅历来到广外,广外也在中国所有大学中最早开设了口译课。上世纪70年代初期已经把口译课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再慢慢地发展成一个专业方向,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现任广外校长仲伟合告诉记者。

  提起广外毕业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实用”,这几乎成了广外毕业生的“金字招牌”。而这块“金字招牌”的得来,与广东一次次的对外接触分不开,与广外在一次次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外交外事活动中亮眼的表现分不开。长期以来,广外注重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才华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口译服务。

  以“华南同传第一人”仲伟合领衔的广外口译团队,承担了历届“广东省长洋顾问会议”、中国—东盟博览会、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外事活动的同声传译。

  1999年,时任广东省省长卢瑞华邀请了一批国际“洋顾问”莅临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微软总裁也在被邀之列。如此高级别的会议和重量级的嘉宾,会议翻译至关重要。

  “第一天开的是闭门会,省领导和旁听的各厅一把手加到一起不到100人。发言和交流都是即兴的,无法提前准备,对翻译人员的要求极高。”仲伟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因此大家争论到底用什么人来翻译,有领导说广东这么大一个省份,怎么能连自己的翻译都没有?时任副省长‘拍板’,就用我们广东自己的人!”

  广外其实早已对这个机会做好了准备。早在1993年,广外就发现,随着对外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商贸往来,外事事务中也对高级翻译人才非常渴求。于是广外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开展高层次口笔译人才教育培训项目。时任项目协调人的仲伟合,每年在英语专业学生中选拔20人,组成一个班,到大学三年级开始做职业化口笔译技能培训。这是广外翻译学科专业化成长、职业化培养的起点。这支翻译团队,经过在华南地区的几年服务,建立了一定的口碑。于是经过省外办的强烈推荐,仲伟合带队承担了那一次的翻译任务。他还记得,那一次开了一天的闭门会议、四场专题会议,8名译员一起做同声传译。让仲伟合记忆犹新的是,第一场中间休息时,卢瑞华省长专门跑到后场口译箱来看望他们译员,竖了大拇指,讲了个英文词“excellent”!这一天广外翻译团队的优异表现,登上了《羊城晚报》头版,广外同声传译团队一炮打响!

  从1999年至今,历届“洋顾问”的翻译(口译和笔译)全部由广外团队来完成,甚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村长的专职翻译也出自广外教师。广外翻译团队也从英文扩展到了日语、俄语、法语,随时满足大型会议、商贸盛会、体育赛事等传译的需求。

  在一年两届的广交会上,上千广外学子为外商做口译、笔译、接待等服务工作。广外“学生翻译”成为广交会翻译的主力军,占广交会学生翻译80%以上。由于外语水平和业务水平高、上手快,从谈判到签合同,都能独当一面,广外学生翻译成了外商最抢手的品牌,大多数客商指定要广外学生翻译。此外,如今广东省各级外事部门的翻译大多数也毕业于广外。

  “广外声音”响彻众多大型体育赛事和外事活动。现今设在广外北校六教的深圳大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前身为广州亚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是广外师生服务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永久性历史见证,被誉为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语言服务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广外学子还无偿为世乒赛、广州“一奖两会”、中博会等提供口译笔译服务,获得各级领导和运动员、外商的交口称赞。

  由于服务社会工作出色,2010年1月,广外翻译学院口译系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窗口”荣誉称号。

  上世纪80年代的广东,迫切地需要能“开口的”外语人才。于是,李筱菊教授领衔首创的交际英语教学法及其教程(“CECL”、《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在广外问世了,它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ECL的编写试用,始于1979年。1982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定为推荐教材出版,在国内发行使用。时至今日,CECL已被每一个广外学子熟知,甚至很多进修英语的教师、准备去英语国家的出国进修人员、其他从事外事工作的英语进修人员也都视CECL为“宝典”。

  CECL教程让广外学生敢于“开口”,培养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日后从事口译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广外越来越注重对高级口译人才,对翻译精英的培养。“广外在外语教育上慢慢地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在于‘自主分家’。”作为广外老校长,黄建华如是说。所谓自主分家,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一般外语研究人才教育培训和翻译人才教育培训分开;二是口译学科和笔译人才分开培养,达到跟国际上完全接轨,使学生向专业化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广外翻译学院更是在人才教育培训上形成了独特的“广外模式”:“国内翻译的教学套路是主题教学法,但广外翻译的教材是以技巧为主线,注重实践、注重技巧的培养,尤其是口译里面要素的合理配置。学生不再是工具式的培养。”广外高翻学院院长赵军峰告诉记者。

  2005年,广外高级翻译学院成立后,又于2006年设置了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设置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自主设置了翻译学硕士点、博士点。至此,广外成为国内第一所拥有从本科到双学位到翻译研究型硕士,到翻译专业学位,再到翻译学博士,具备非常完整的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院校。

  广外近年来在中国翻译学科中的艰辛探索和创造性工作,获得学界广泛认可,屡获殊荣。2007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任命仲伟合教授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穆雷教授为秘书长。学科带头人仲伟合教授主持的“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主持的“英语口译(课程系列)”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仲伟合教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获中国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经过多年的积累,广外实际上已经在引领全国翻译学科的发展。翻译本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都设在广外,广外还牵头制定了翻译本科专业的国家标准和翻译硕士专业的国家标准,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及相应的二级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

  广外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翻译职业人才培养上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我们已是国内标准的制定者,未来希望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站在国际学科的前沿,引领学科发展。”仲伟合表示。

  广外现有20个外语语种,随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提出,广东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对外商贸大省,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往来逐步增多,相关语种的人才需求也会大量增加。

  广外将牢牢抓住这又一次的发展契机,发挥自身的外语优势为国家大战略提供更多的外语翻译人才和各种语言服务。广外计划从“外语”和“外贸”两个方面针对性地培养相关人才。仲伟合说,外语方面,“保持每年至少一到两种外语语种增长的速度,未来五年,广外的小语种将增加到30个左右,主要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外贸方面,加强学科交叉,“将外语与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经管学科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进行融合,以进行对沿线国家的研究。”

  过去50年,“广外译者”笔耕不止、声动四方,丰富了读者的精神生活,沟通了人们的心灵世界,铸造了广外的名片,创造了广外的辉煌。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随着中国正在加快成长为世界大国,中国文化亟待走向世界,中国正积极倡导文明互鉴,这更需中国的“译者”挑起前所未有的重任。而对50岁的广外而言可谓天赐良机,可以期待,新一代“广外译者”必将勇挑重担,续写前辈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