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致力于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是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日前,外交学院学生处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王维熙做客新华网“2021高考情报局”,向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今年学校招生政策和特色专业等情况。
据悉,2021年外交学院新设立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专业。该专业今年拟招收2个班,约招收40名本科生。该专业将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形成广泛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人文基础、丰富的国际事务知识结构和中外文化渊源,从而成为能够有效开展国际沟通、解决国际事务难题的专门人才。外交学院是国内6所政治学“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唯一开设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专业的高校。
王维熙介绍,外交学院根据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对考生学科基础的要求,对学生选考科目有不同要求:
在高考综合改革采取“3+3”模式的省(市),全部专业不提科目要求,即考生选择任意3门科目组合均可报考。在高考综合改革“3+1+2”模式的省(市),外交学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仅历史,再选科目政治,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仅物理,再选科目政治,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英语、翻译、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外语类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仅历史,再选科目任意2门,不再提选考科目要求;法学专业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任意2门,不提再选科目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仅物理,再选科目任意2门,不提再选科目要求;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仅历史,再选科目政治,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
“学校以外交学、国际关系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导学科,以外语为优势学科,形成国际法、国际经济等多个涉外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外交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王维熙介绍。为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格局、对国际问题的敏感性与研究能力,外交学院各本科专业均将本学科与外交学、国际关系和外语进行有机结合。
外交学院教师学术背景多元、外交实践丰富。王维熙举例介绍:“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部分教师曾在中国驻外使领馆任职;同时,外交部资深外交官以授课、讲座、座谈等形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外交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从事外交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英语系教师学术背景多元、高度复合,除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学之外,教师所学专业还包括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历史学、传播学和人类学等。此外,英语系还拥有强大的校外导师团队,外交部翻译司专家定期进课堂,提供‘订制’辅导。”
外交学院十分注重与国(境)外知名院校的学生交流。王维熙表示,“2019年度本科生在校期间赴外交流比例高达41%。学校近四年累计推送近百人次到包括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实习人数比例居全国高校前列。”
外交学院不断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学校与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开展“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学校还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开展法学硕士项目。此外,学校本科生可参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耶鲁大学等院校举办的学期/学年交流项目、暑期项目等,部分项目享受学费优惠。
同时,外交学院也积极探索国际组织人才“海外学习+海外实习”契合型培养模式。“目前学校与奥地利维也纳外交学院和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的合作项目已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际组织后备人才教育培训项目。此外,学校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建立了实习项目合作,可选派应届本科毕业生赴该组织在海外的办公室实习。”王维熙说。
外交学院拥有专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的全方位资助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及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助力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据介绍,外交学院在育人过程中十分注重培育学生的“五种基本功”(政治基本功、专业基本功、语言基本功、交流基本功、信息技术基本功)和“五种能力”(调研能力、办案能力、礼宾能力、谈判能力、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学校本科毕业生因为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突出的语言优势、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养颇受企业青睐,就业单位覆盖外交部系统、金融系统、新闻媒体、公检法系统、教育系统、国家大规模的公司以及外资企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外交部系统录用我校毕业生人数比例持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列。”王维熙说。